推动加工贸易梯度转移 天天报道

中国经济新闻网   2023-05-10 10:30:08

加工贸易在促进我国的对外开放、产业升级、国内外两个市场融通、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相互促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的比较优势在发生变化,一些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开始转移到其他地区。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日前指出,我国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加工贸易健康稳定发展。


(资料图片)

产业转移是双向利好

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加工贸易实现了长期快速发展。近年来,一些加工贸易开始转移到东北地区和中西部地区。

“推动东北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加工贸易转移,有利于巩固我国实体经济的基础、有利于推动区域均衡发展、有利于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学院副教授陈建伟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东北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加工贸易转移是双向利好。

“对于东部地区而言,有利于进行土地和项目的腾挪,加快引进和植入高端先进产业,加速创新融合和创造性产出,实现产业高位转型升级。对于东北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而言,有利于发挥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的优势,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变资源优势为产业和市场胜势,形成资源和产业的有效衔接和高效对接。”宋向清说。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推动东北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加工贸易转移,对于促进东北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提升当地经济活跃度和自我发展能力、提升就业与资源开发、市场培育都有着重要的牵动作用。

要结合自身特点扬长避短

从产业承接地看,国家发展改革委今年已经先后批复同意设立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蒙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旨在支持东北地区更好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助力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而工信部、商务部等10部门在去年就已经联合出台了《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其目的在于增强我国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充分发挥产业发展的战略纵深优势。

对于东北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加工贸易转移,宋向清表示,东北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东部加工贸易转移时,一要“辨”。要有选择地承接,要立足区域优势,基于属地特色,因地制宜地承接项目,以便放大本地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市场竞争力。二要“链”。要利用已有产业,构建新的产业链,或者拉伸现有产业链,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延链、固链和优链,进而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三要“保”。要持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公共服务设施,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梳理并打通企业投资兴业的堵点和难点。

“对于产业转入地区,需要全力打造高效便捷低成本的物流体系和高质量的营商环境。”陈建伟表示,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离出海口距离变长,贸易物流成本有可能增加,因此需要打造更有利于产业转移的物流体系,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转效率和保障流转质量。另外,改善转入区营商环境对于吸引转入产业和促进产业升级、留住人才和资金等要素非常重要。

柏文喜则表示,东北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要注意自身的产业基础、资源环境与市场基础,需要立足自身优势和结合自身特点扬长避短,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改善提高,从而促进承接产业梯度转移能力的持续提升。

确保产业“转得出、移得好、能达产、出成效”

通过做好加工贸易承接地培育,强化政策支持,完善对接机制,近年来,我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数据显示,2022年,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加工贸易占全国加工贸易的比重已经达到了29.4%,比2017年提高了7.4个百分点。

“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目的在于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重塑产业分工体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宋向清表示,就东北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而言,东部产业转移至中西部地区,需要重点关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关注现有和潜在产业工人集群的培养,关注资源配置机制和效率,要设法转变和提升东北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理念、治理机制和制度体系,要重新规划调整其产业分工、空间格局和产业链条。

“还要关注东北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公共服务平台对新产业(300832)的适应能力、基础设施的配套能力和营商环境的优化进程。在此基础上,要解决转移项目可能面临的‘水土不服’以及转移后创新意识提高等问题,以确保产业‘转得出、移得好、能达产、出成效’,从而真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宋向清说。

陈建伟则表示,进一步推动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有两方面需要注意。一方面,要注意稳住外贸客户和外贸渠道,降低汇率风险和提高贸易效率。“加工贸易非常依赖市场需求,因此稳外贸渠道是进一步推动加工贸易转移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还要完善国内物流体系,畅通产品流通渠道,有效降低产品流通成本。